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灣仔區(5) - 水兵聖地


很多軍艦都會停泊在添馬艦海軍基地和海軍船塢,即灣仔海旁,海軍一般會「上岸」消遣,以住美國指定香港為美國海軍的渡假地,因此灣仔便跟「水兵」拉上了很大的關係。初時的春園街而至後來駱克道一帶,都發展成為了「水兵」上岸尋歡地。



自海軍船塢拆卸後,經多年後才發展至
現在見到的金鐘和灣仔大佛口一帶。昔日有多座為海軍消遣的建築物,亦隨着新發展而被消滅了。

Sailors and Soldiers Home

1850
年代,由英國及美國的Methodist Church分別開始在中國傳教,並為駐港英軍提供宗教服務,在灣仔海旁建有Sailors and Soldiers Home



1929年循道衛理教會在灣仔軒尼詩道和晏頓街交界建成新Sailors and Soldiers Home ,海陸軍人之家,俗稱水手館,提供駐港英軍人士一個食、宿、康樂活動、及祈禱的地方。1989年水手館被拆御。到了1992年,建成酒店,現時的衛蘭軒。 

China Fleet Club


前身為
皇家海軍駐港餐廳Royal Naval Canteen


早於1900年由香港商人與駐港皇家海軍籌集資金建成。1929年餐廳被拆卸,1934年重建完成,命名China Fleet Club, 海軍俱樂部。日治時期,海軍俱樂部被日軍改作成日本海軍司令部。1945年海軍俱樂部被皇家海軍重新佔領,到1980年,海軍俱樂部搬至新鴻基中心作臨時會址。



直至1985年,搬回告士打道 38 興建成26層高的新大樓。華人置業於1980年代後期購入該大樓,並於1994年易名為愛美高大廈,大廈於1995年中完成翻新工程,2000年再改名為現時的美國萬通大厦(Mass Mutual Tower)。

Sailors and Seamen's Mission Building



位於告士打道40號,是昔日位於舊海軍俱樂部旁的另一座建築物,在1933年建成。這建築物跟海軍無關,本是教會為海員提供住宿及教會服務的地方。是現今尖沙咀海員之家/海員俱樂部,The Marina’s Club的前身。日治時期遭嚴重破壞後復建,70年代後期搬離港島。這所由「海員傳道會」成立的海員俱樂部,分別於尖沙咀及葵涌設有會所,專為訪港及本地註冊海員提供服務。


後註:
說到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在維基和一些(抄襲) 網頁或網誌上,都見到這個可笑的句子:
「香港曾是英軍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主權移交前很多皇家海軍水兵落船後都會去到蘭桂坊旁邊的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
相信大家都知道,蘭桂坊在中環,而海軍俱樂部(China Fleet Club)則在灣仔,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方,雖然相隔不遠,用「附近」還可,用「旁邊」,未免過份了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